7月3日,新能源領域頂級行業盛宴——高工鋰電產業峰會盛大開幕。大會匯集了1000+行業領袖、專家,共同探討全球產業格局、前沿技術與市場走勢。格創東智新能源事業群總經理李楠作為特邀嘉賓出席大會開幕式并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在行業變局之下,鋰電行業如何利用數字化手段迎變局,接挑戰,破迷霧。
格創東智新能源事業群總經理李楠
當前,隨著全球能源變革的車輪滾滾向前,動力電池產業競逐進入下半場,產業鏈產能過剩風險隱現。李楠指出,過去幾年鋰電池工廠的核心任務都是提高產能,擴大生產。而目前,則進入了“中場戰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鋰離子電池產量達750GWh,同比增長超過130%;而2023年1-4月,全國鋰離子電池產量達240GWh,同比增長約36%,增速放緩。此外,據《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2022年,全產業鏈的動力電池庫存創歷史新高,達164.8GWh。
“上半場,大家都鉚足勁兒搞生產,把產品做出來。隨著設備標準化、工藝標準化程度越來越高,各廠商的技術差異越來越小,這個時候,大家比拼的關鍵就不再是產能,而是性價比、品質。用極致的降本增效,來應對挑戰?!?/strong>
李楠認為,鋰電池行業的競爭已經達到白熱化程度,制造降本變得越來越關鍵。借鑒泛半導體行業的經驗可以知道,自給率提升的同時,帶來供過于求的問題,在滿負載、高良率、滿產滿銷的背景下,要將數字化和智能化提到更高的地位,通過工業互聯網等應用,追求極致良率、極致效率、極致成本。很多鋰電企業正從研發創新、降本增效、供應鏈拓展、ESG等方面入手,修煉內功,應對行業變局。具體的做法上,李楠建議:
向老工廠要優質產能:通過數據驅動的生產管控、工藝和質量優化,以及設備工程一體化管理,提升工藝和質量穩定性,達成優質產能;
向新工廠要爬坡速度:將智能制造的理念前置,形成新工廠建設的系列標準,縮短海內外新工廠建設與爬坡時間;
向研發要快速迭代:利用大數據加速研發參數尋優,從“逆向設計”向“正向設計”轉變,縮短產品研發時間;
向能源要開源節流:積極應用屋頂光伏等綠電;同時深入用能場景,通過管理與技改相結合的方式,利用AI賦能節能優化,管碳減碳,提升ESG管理水平。
作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數智化服務提供商,在鋰電行業面臨“中場戰事”的背景下,格創東智將利用我們的數字化技術與實踐經驗,幫助更多的鋰電企業修煉內功,共同制勝下半場,實現可持續增長。
依托標準化平臺、工業應用及行業解決方案,格創東智從生產、設備、品質、能源、物流等多個場景入手,為鋰電企業提供智能工廠解決方案,能夠為鋰電企業提供從整廠咨詢規劃到系統軟件落地全鏈條服務,助力鋰電企業打造標桿智能工廠。
目前,格創東智服務范圍已覆蓋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為鋰電池材料、設備、電池制造與回收,以及光伏電池片、組件、光伏電站等企業客戶提供不同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打造了多個行業標桿案例,助力新能源行業實現智能化、綠色化持續發展。
END
標簽: